粿,汉语二级字,读作粿(guǒ),指用米粉等制成的食品,种类很多,如清明粿(南方清明节应时的一种食品)、韭菜粿等。
粿 《康熙字典》 【 未集上 】【 米 】 粿·康熙筆画: 14 ·部外筆画:8 【廣韻】【集韻】 𠀤 古火切,音果。
粿是一种食物,采用米、麦以及其他杂粮所制成的副食品称为“粿”。在福建、潮汕、海陆丰、台湾等地,粿不仅仅是普通的民俗小吃,也出现在各种节日,以及祭神拜祖的仪式中。潮汕粿的诞生,与畲族的祭祀文化密不可分的。
字詞:粿,注音:ㄍㄨㄛˇ,米部+8畫 共14畫 (次常用字),釋義:[名] 1.用米製成的食品或糕點。元.王禎《農書.穀譜.集八.果屬.銀杏》:「惟炮煮作粿食為美。
2. 常見的臺灣民俗食品。用米製成,口味多樣。如:「碗粿」、「粿仔條」。《玉篇.米部》:「粿,米食。」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一七.草六.醉魚草》:「痰飲成齁,遇寒便發,取花研末,和米粉作粿,炙熟食之,即效。
2024年1月22日 — 制作出了鼎鼎大名的「粿」。 且旧时出海谋生的潮汕人, 携带粿作为食物也极为方便, 温热一下便可以食用。 这粿看似只是将食物来了个“大杂烩”, 其实里头的大米、香菇、 花生碎等食材, 都能提供 丰富的营 养, 为辛勤劳作的人们补充能量。
逢节必有粿. 做粿源于潮汕地区的传统习俗,在潮汕,逢节必有粿。 每逢时年八节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张罗着做粿,以祭祀供奉祖先神灵。阿嬷们坚持用农历、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方式记日子,也称“做节”。 粿不仅是精致小吃,更是潮汕人精神上的寄托。
2016年3月22日 — 鼠曲粿,看起来黑黑的,不过也不要以貌取人。鼠曲粿取用天然. 鼠曲草 ,熬成汤汁,调入猪油及糯米粉制成粿皮,包上豆沙或糯米、花生仁、虾仁、猪肉调成的馅料,咸甜随意,再用圆形或桃形印模压印成形,放新鲜竹叶上或. 香蕉树. 的叶子上面,然后上锅蒸 ...
粿条,广东人称“粉”,客家人叫“粄”,是福建闽南地区一带的大众化小吃、广东汕尾、潮汕地区、台湾、海南、等地区的特色传统小吃。追根溯源,粿条早在明朝的关神曲中已经出现。
粿的复杂来自它丰富的内容,无论是从外皮的制作,还是内陷的挑选,最终的味道都将会独一无二。潮汕人的闯荡精神是举世闻名的,常年的漂洋过海的生活,酝酿了“粿”的美食文化,便于携带,又能陪伴着人熬日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