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怀瑾生于温州,长于四川,大成于三年大雪山闭关,传道60年,弟子遍天下,外国政要以成为他的弟子为荣,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,这种影响在中国近代现史上不作第二人想。
在现代生活中,眼镜似乎成了年轻人的标配。从学生到职场人士,近视的比例逐年上升。而南怀瑾先生,这位享有盛誉的国学 ...
2024年9月17日,甲辰中秋,先生辞世十二年。师曰:“若心常相印,何处不周旋。”2023年2月25日,南怀瑾先生纪念展落成,设于上海恒南书院,主题“云山万里”,出自先生在1977年闭关台北时的诗作: 纪念展展区面积2000平方米,分作“天心唤梦醒” ...
欢迎关注“方志四川”!南怀瑾自流井轶事钟永新南怀瑾先生一生行识奇特,与四川结缘尤多。他曾亲访自流井,拜会李宗吾,观盐井风物,并在著作中多有提及,可视为一段蜀中人文掌故。凭吊圣士法师圣士法师为南怀瑾在浙江杭州西湖修学时所识僧人,在其闲地庵得阅道家多种秘 ...
南怀瑾先生(1918—2012)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、国学大家,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,自幼饱读诗书,遍览经史子集,对国学钻研精深,体认深刻,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、道、佛皆有造诣,更兼通诸子百家、诗词曲赋、天文历法、医学养生等等,对西方文化亦有 ...
这也是南大师讲学的宗旨。 用“文如其人”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。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,朴素而雅致,随和而亲切,于平凡中自显不凡,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,文学而多连,杂采而博贯,于随适中自见精神,人文合一,正是大师境界。
分别为:读得懂的中医入门、读得懂的黄帝内经、读得懂的金匮要略。 提倡生活要顺应自然运行规律,书里讲得更多的是吃 ...
南怀瑾先生指出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强调的“致虚极,守静笃”是养静论的核心原则。这意味着人们需要追求一种极度的内心空灵和宁静,才能观察到自然界事物的本质,进而理解生命的根源。这里的“虚”不仅是心灵的空荡,也是对外界纷扰的一种超越。老子的养静方法并未涉及后世道家所提及的复杂修炼技巧,而是强调简洁明了的内心培养。
南怀瑾 先生 曾分析,若某人的朋友寥寥无几,与家人关系淡漠,很可能是这三种类型的人: 一、被亲情伤了心 例如,办公室的小李,每年过年前 ...
在南怀瑾先生的演讲和著作中,他多次提到一些适合年轻人阅读的经典好书。这些书看似普通,实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。